為了滿足國家對液體燃料日益緊迫的需求,中國科學院在“十五”期間啟動了煤基合成液體燃料漿態床技術的中試和產業化項目,項目還得到了國家863計劃、山西省人民政府、連順能源有限公司和內蒙古伊泰集團公司的支持。
2001年4月25日合成油中試技術平臺開工建設;2002年7月10日中試技術平臺建設完成,進入調試;2002年9月1日調試完成,進行第一次投料;2002年9月1日-2002年9月25日第一次試驗運行,打通了流程,產出第一批粗油品,暴露了工程技術問題,形成了技術改進方案(催化劑改進、中試廠改進);2003年8月-2003年11月三次中試運轉累計2000小時,驗證和解決了一系列核心技術問題,最后一次運轉初步實現了穩定運轉600小時,同時獲得了高質量的柴油產品。
在2001-2004年近三年的運轉和技術改造的基礎上,2004年6月1日- 7月29日實現2個月1500小時的連續穩定運轉,驗證了ICC-IA催化劑杰出的穩定性,合成產品全面合格,并取得了大量工程數據,全面實現了中試廠模擬工業化運轉,進行了關鍵問題的試驗驗證,同時獲得了設備材質、關鍵過程參數的獲取和驗證,對過程軟件進行了全面的驗證和優化。
在此基礎上,2004年下半年,準備實現長期穩定運轉實驗(8月-12月),進行ICC-IA催化劑的極限試驗,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成品油加工試驗,奠定進行示范廠設計的工藝數據基礎;并完善技術工藝包,完成示范廠基礎設計項目,向國家提出完整的示范廠(初步技術方案已經確定,規模為12萬噸/年—百萬噸級工廠的第一條生產線)技術實施方案;進行合成油產業的各項標準建立工作,全面推進合成油技術的產業化。 (李永旺 董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