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精細化智能配煤系統開發與工程示范”評審會在山西煤化所召開
6月27日,由山西煤化所與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汾渭能源開發咨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學共同承擔的山西省煤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精細化智能配煤系統開發與工程示范”(編號:MJH2014-02)評審會在山西煤化所能源樓第二會議室召開。會議由項目牽頭單位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廠廠長賀世澤主持。
此次評審會邀請了中國焦化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楊文彪、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副所長房倚天、山西陽光焦化總經理馬建安、首鋼技術研究院焦化首席工程師李東濤、太原煤氣化原副董事長宋旗躍、山西化工設計院原副院長徐占軍及太原化學工業集團總工趙英杰等專家對該項目進行了審查和評估。同時,山西省科技廳牛志勇處長、太原理工大學苗茂謙教授、科技處處長王云才,山西焦化行業協會專家牛振奎、太鋼焦化廠長賀世澤、太鋼技術中心副主任徐芳泓以及山西煤化所科技處副處長楊禹等參加了此次評審會。
項目負責人太鋼高級工程師吳波博士首先就項目總體進展情況作了詳細匯報,太鋼技術中心焦化專業研究員、教授級高工齊洪濤作了題為“全元素配煤理論的提出與影響”的匯報,項目分課題負責人山西煤化所白宗慶副研究員、太原理工大學王美君副教授和山西汾渭能源董事長助理徐佳妮也就各自單位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詳細匯報。
山西煤化所經過兩年半的研究,深入認識了煉焦煤中礦物質在焦化過程中的演化行為,獲得了不同類型礦物質對焦炭反應性和反應后強度的影響機制,建立了基于煤灰成分的焦炭熱態性能預測模型,為精細化智能配煤系統的開發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和堅實的基礎。項目組開發的“精細化智能配煤系統”集合了4家單位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時引入成煤期等關鍵參數,結合煤質資源數據庫,實現了對焦炭質量的精準預測,更為重要的是根據焦炭質量要求可以反向給出各配煤的精準配比。該系統目前已在太鋼焦化廠、旺莊生鐵、豐達焦化等多家焦化廠應用,不僅使焦化企業的產品質量更為穩定,而且可使產品成本降幅達30-150元/噸。
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充分利用了灰化學、形態硫及其熱轉化的理論成果,量化了各因素對焦炭熱強度和硫轉化的影響權重,建立了更為精確的焦炭質量預測模型,開發了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統,豐富了配煤煉焦技術,對本領域的技術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建議加快推廣,在使用中不斷升級完善。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圓滿完成了計劃任務書規定的各項內容,成效顯著。
此次評審會的召開對于推動項目各項任務的進展以及項目順利結題奠定了堅實基礎。
?。ò鬃趹c/報道 韓瑋楠/攝影)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