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化所在儲能炭材料與器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在儲能炭材料與器件研發方面,陳成猛研究員帶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709組取得了系列進展。團隊解決了儲能炭制備與應用中一系列科學難題,通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突破石墨烯、電容炭和球形石墨等儲能炭材料規?;a核心技術,設計組裝了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和鋰硫電池等儲能器件,形成電動汽車、道釘燈和無人機等應用示范。通過打造“料-材-器-用”創新鏈,建立標準體系,促進了我國儲能炭材料從“做好”向“用好”的跨越,為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
從生物質和高分子等有機前驅體向無機炭材料轉化的結構演變機制,及材料微觀結構與電化學性能間的構效關系,是儲能炭可控制備與定向應用的共性關鍵科學問題。團隊闡釋了淀粉分子交聯過程中主/側鏈競爭反應及碳碳鍵斷裂和鍵合機制,為生物質向電容炭的可控轉化提供了科學依據(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19, 7, 14796-14804);研究了生物質和酚醛樹脂基電容炭或硬炭在熱還原時含氧官能團的演變路徑,并與其超級電容器和鋰離子電池等性能建立關聯,為儲能炭材料表面結構優化指明了方向(J. Energy Chem., 2020, JECHEM1233; Electrochim. Acta, 2020, 337, 135736-11; J. Energy Chem., 2018, 27, 439-446);闡釋了磷酸活化對多孔炭表面磷摻雜的化學機制,并發現了其對電化學界面的穩定效應,為高電壓電容炭的表面結構設計提供了新思路(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11, 11421-11430; Electrochim. Acta, 2019, 318, 151-160; Electrochim. Acta, 2018, 266, 420-430.)。團隊還就生物質基電容炭和酚醛樹脂基碳氣凝膠領域國內外科研進展和發展趨勢進行了綜述(J. Mater. Chem. A, 2019, 7, 16028-16045; Micropor. Mesopor. Mater., 2019, 279, 293-315.)。
在認知科學原理的基礎上,突破儲能炭材料產業化成套技術,是解決關鍵材料“卡脖子”問題的核心任務。陳成猛研究員帶領年輕的科研團隊,與晉能集團、美錦集團和山西三維等企業合作,先后攻克噸級氧化還原石墨烯、十噸級生物質基電容炭和噸級煤基球形石墨中試技術,打通全套工藝流程,研制配套關鍵裝備,實現了相關材料從“樣品”向“產品”的跨越。團隊石墨烯中試制備技術通過山西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已推廣應用于中電科18所、航天科技42所、中國航發北京航材院等國內外100余家企業和研究機構。電容炭中試產品已順利通過寧波中車、錦州凱美和上海奧威等國內電容器領軍企業的應用評測,技術指標超越日本可樂麗YP-50F產品。近期,團隊已與美錦能源合作啟動年產500噸電容炭產業化一期工程,預計2021年產出批量化合格產品,屆時將實現中國超級電容器產業關鍵材料的進口替代。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可用”,是解決材料穩定化生產及應用匹配性等問題的有效策略。為服務儲能炭材料精準高效研發,709組建成了國際先進的電化學儲能器件組裝與評測平臺。依托自主炭材料,設計組裝了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和鋰硫電池等先進儲能器件,并形成道釘燈、電動汽車、無人機等應用示范。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實現了從“單元配套”向“系統集成”的過渡,在反饋指導材料工藝優化的同時,實現了儲能行業需求的精準對接。目前,團隊已與寧波中車、寧德時代、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廈門大學、中科院空天信息院和大連化物所等單位建立密切合作關系,正為軍民領域部分型號開發儲能解決方案。
團隊在儲能炭材料和器件方面形成了完善的知識產權布局,目前已申請PCT專利3項,國家發明專利45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其中已授權19項。團隊積極推進標準化工作,共主持制訂4項國際標準(IEC/TS 62607-6-13;IEC/TS 62607-6-20;2 項PWI項目)、國家標準2項(20160467-T-491;20100983-T-49),提升了煤化所在相關領域的話語權。團隊還獲得山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中國化工學會技術發明二等獎等榮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709團隊將繼續通過應用基礎研究、高技術攻關和系統集成示范,致力于實現國產儲能炭材料“說得清、做得好、用得上”的總體目標,為山西省爭做能源革命排頭兵行動助力,為推動中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而奮斗。
上述工作獲NSFC優秀青年基金、面上項目及青年基金、中科院STS重點項目、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太原科技局重大項目及國內外企業橫向課題等10余個項目的聯合資助。
儲能炭材料與器件中試平臺及成果展示
?。▌⒆?、郭曉倩)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