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合成油工業示范裝置
在內蒙古試車成功
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內蒙古伊泰集團共同建造的該工業化示范裝置規模為16—18萬噸/年,主要產品為柴油、石腦油、LPG及少量硫磺。所產出的油品是目前世界最潔凈的液體燃料之一,可以直接加入到柴油車輛中,經實驗監測,柴油車尾氣排放符合歐洲Ⅴ號標準,用于柴油車要比普通柴油節油8%~12%。該油品也可作為調和油,使普通柴油變為優質柴油。
該項目是國家“863”計劃和科技部、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的產業化項目,其核心技術于2004年10月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的技術鑒定,2005年9月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驗收。漿態床反應器、費托合成催化劑、油品精制和系統集成全部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科學家自主研發,涵蓋了國際先進的煤間接液化所有核心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80余項。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員、國家煤間接液化工程實驗室主任、煤制油首席科學家李永旺指出,煤間接液化由實驗室放大進入工業化生產,在國內尚屬首例,所以在開車試運行階段應盡量暴露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工程技術問題,為后期檢修完善做好充分準備,從而確保實現長期安全穩定、滿負荷、高質量運行,同時為正在研發中的300萬噸/年煤制油工藝軟件包提供依據。
伊泰集團計劃在示范廠成功運行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煤制油產業發展部署,聯合國內外企業,爭取在2015年左右建成500萬噸/年的煤制油生產基地。
附件下載: